close

思覺失調症(舊名為精神分裂症)可能是由多重的因素所造成,科學家們尚未全盤瞭解會造成此疾病的因素,但有可能與遺傳、環境與神經傳導物質的失調有關。目前對於神經傳導物質的假說為多巴胺系統的失調假說,思覺失調症的多巴胺理論所闡述的是腦中多巴胺過度活化而導致精神分裂症的發生。但其實有正反兩派的說法:

 

支持多巴胺理論的證據:

  1.           阻斷多巴胺(dopamine)作用的藥劑可以減少精神分裂症的症狀。
  2.           阻斷多巴胺(dopamine)作用的藥劑會導致與巴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相似的副作用。巴金森氏症是由於腦部基底核這個部位缺乏多巴胺所導致。
  3.           治療精神分裂症的藥物結構與多巴胺相似,能夠完全阻斷多巴胺接受器的作用。
  4.           高劑量的安非他命會導致"amphetamine psychosis ",它的症狀與精神分裂症相似。 Amphetamine psychosis是研究精神分裂症的一種模式 ,因為能夠阻斷的藥物也能夠減緩精神分裂症的症狀。安非他命同時也會加重精神分裂症的症狀。
  5.           兒童當中精神分裂症的高危險群,其腦波的形式與成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很雷同。藉著多巴胺接受器阻斷藥物的作用,可以減少這些孩子的異常腦波。

 

反對多巴胺理論的證據:

  1.           安非他命所影響的不只是增加多巴胺的含量而已。它同時也會增加其神經傳導物質的含量。
  2.           阻斷多巴胺接受器的藥物很迅速的對接受器發生作用。然而,這些藥物有時得花好幾天的時間才能在精神分裂症病患身上顯現出行為上的改變。
  3.           多巴胺阻斷劑的作用方式可能是間接的。這些藥物可能會影響對於精神分裂症的症狀更有影響力的系統。
  4.           精神分裂症的新藥物,例如: clozapine,這個藥物可以同時阻斷血清素(serotonin)以及多巴胺(dopamine)。

 

個人認為,多巴胺假說雖無法完全證實就如此單一,但也不能完全否定,可能是多巴胺合併多種其他腦部神經傳導物質(如血清素、正腎上腺素等物質)失調所導致的一種精神狀態疾病。思覺失調症目前還是以多巴胺過多以致產生正向症狀為主要學說。

 

典型的抗精神病劑發軔於法國,自phenothiazines類的chlorpromazine肇基,它在西元1950年由Paul Charpentier在巴黎合成作為抗組織胺,但外科醫師 Henri Laborit注意到它可以減少病患手術前的焦慮而且使病人鎮靜,所以Laborit將它介紹給Jean DelayPierre Deniker做為治療精神分裂症與躁症的用藥。Chlorpromazine可以結合腦內多巴胺受體,阻止過多的多巴胺與受體結合而產生反應。在phenothiazines類藥物研發之後,一系列作用類似的藥物包括butyrophenonethioxanthene類等陸續被合成,而且也推出了長效針劑等劑型來改善病患服藥不規律的情形,這些傳統的藥物(1950-1988)通稱為第一代抗精神病劑或是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它們是作用於多巴胺(Dopamine)系統的拮抗劑,雖然彼此化學結構可能差異很大,但是典型的抗精神病劑與多巴胺在結構上都有共同的R2----R2鍵,減輕病人的妄想與幻覺等正性精神病症狀治療效果相近。典型的抗精神病藥物因為有神經系統方面的副作用,所以又被稱為神經阻斷劑(neuroleptics)。

 

相對於傳統型精神病藥物,非傳統型(atypicals)的藥物大約於1988年開始問世,其化學結構與藥理機轉皆與傳統型藥物不同,以clozapine為代表,之後精神分裂症治療自此改弦易轍,zotepinerisperidonesertindoleamisulprideolanzapinequetiapineziprasidonearipiprazole等新一代藥物相繼上市,醫師由往昔關注正性症狀,轉而強調治療負性症狀與認知功能缺陷的重要性。除了正向效果外,由於藥理機轉不同,D3, D4, 5-HT2C, 5-HT7 alpha1-adrenergic H1 receptor不同的作用而造成每種藥物個別化的差異。

 

擷取  

 

 

參考資料

小小神經科學

http://www.dls.ym.edu.tw/neuroscience/schiz_c.html

台灣生物精神醫學暨神經精神藥理學會

http://www.biopsychi.org.tw/tsbpn_tw/public/public01_007_02.as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米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