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使用PPI是安全的嗎?
正確的使用藥物,可以幫助我們治療疾病或減緩許多不適的症狀,但長期依賴藥物並非良策,除非特定疾病,如第一型糖尿病就需終生依賴胰島素,必須與藥品正確使用的觀念和平共處。
但並非每個藥物都可以長期使用,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 PPI)就是一個案例,這是非常廣泛使用的一種胃酸抑制藥物,安全性也相對的高,但並非絕對的安全,長期使用比較廣為人知的不良反應就是會使血中鎂離子降低,可能導致軟骨症等問題,而今天要講的是另一個PPI議題,也就是PPI誘發的困難梭菌型腹瀉(C. Difiicile-associated diarrhea, CDAD)!
2012年,美國腸胃科醫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刊登了一項系統性回顧(Systemic review),其納入了23篇世代研究(cohort study)及病歷對照(case control),總共收錄約30萬人的一個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其結果發現長期使用(超過適應症所列之標準療程)PPI,會導致69%的使用者有CDAD的問題,作者也校正了使用抗生素及對照相符控制組(compared with matched controls),其結果也都有65%與66%的機會會有CDAD的產生。
作用機轉來說,可能是抑制胃酸,導致體內菌叢的孳生失衡,也就是壞菌壓過好菌,所以也有人說PPI可能增加肺炎的風險,因為無法抑制某些菌叢,導致上行性的肺部感感染。
而CDAD的治療包括了Vancomycin, Metronidazole, Fidaxomicin,但留在下次再講…..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也針對此一研究做了綜合性的評估,發表了藥物安全溝通警訊(drug safety communication),建議如下
1.遭診斷為CDAD的患者,需考慮是否有使用PPI,且其腹瀉情況於使用期間持續發生而無改善。
2.有這種情況的患者,尤其有持續性非成型之糞便產生、腹痛、發燒者,應該盡速與您的醫療專業人員聯繫。
3.使用PPI的族群,於臨床症狀緩解之前提下,應使用最低有效劑量與最短療程,方可減少上述相關問題的產生。